中小学书法教学网——全国“中小学书法教学联盟”网站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1346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刘长兴:关于书法教育的几件事

[复制链接]

143

主题

201

帖子

602

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602

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6-12-30 20:03:17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欢迎注册为《语文·书法网》用户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(本文是刘长兴老师2013年一次讲话的原稿)
关于书法教育的几件事

刘长兴(国家督学、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)

去年8月,教育部下发了《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》,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。据说,是年初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了重要指示。当然,自从书法在课程之中“消失”,人大、政协,乃至媒体呼吁恢复之声,一直没有间断。有人甚至担心,咱们的孩子可千万别变成“香蕉人”。是否呼吁过度、担心过头,可以姑且不论。总之,不管怎样一波三折,书法教育终于 “千呼万唤始出来”。用句套话儿说,算是摆上了位。
大概也正是由于摆上了位,所以有些事儿真的需要深入思考了。
头一个问题是认识。谈起书法教育的重大意义,谁也很难全面概括。它本来就博大精深,不易“参透”,就是教师和专家、社会和学校,认识也不尽相同。尤其是在电脑进入家庭,一网“打”尽世界的现代社会,别说书法,就是写字还要多大价值,也曾经引发过不少争论。眼睁 “打印”替代着“书写”,不仅已有国际化的趋势,好像已成“现代化”的标志。于是,“书法是书法家的书法”,开始慢慢被人接受。前些年,书法被开除“课籍”,应该与此不无关系。现在,书法教育虽已“正名”,然而只靠“规规矩矩写字,堂堂正正做人”,“落实国家课程,体现国家意志”之类的宣传,让大家的认识一下子提高上去,统一起来,大概并非易事。
其实,深入思考书法教育,特别是在推进文化大繁荣的大背景下,深入思考书法教育,意义的确非同小可。因为,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,对于任何国家都同等重要。这里所说的文化软实力,在一定意义上,首先是公民的文化“认同”。咱们的经济越是加快全球化,咱们的文化越要凸显中国化。数千年来,汉字这种源于象形的文字,之所以能够在各国文字拼音化的“大潮”中保留下来,发展开来,而且能够世界“唯一”,就是来自文化“认同感”的巨大力量。正是这种文化“认同感”,使汉字成为咱们文化的关键“符号”,民族的重要“元素”。写字进入启蒙教育的学堂,书法登上艺术欣赏的殿堂,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。尽管现代已降,世事纷纭,咱们通过书法教育坚持让自己的孩子,铭记这个“符号”,理解这个“元素”。将来咱们的孩子还能自豪的告诉他们的孩子,自己小时候练过写字,学过书法,一代一代的铭记这个“符号”,理解这个“元素”。在潜移默化之中,不断升华文化认同感,积累文化软实力。应该说,这就是书法教育的使命所在。当然,书法教育还有很多重要任务:知识技能、艺术审美、行为习惯、思想品德等等,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,让他们从小就在心里装下咱们自己的文化“符号”和民族“元素”。
第二问题是界定。“毛笔”书法属于书法,人们向来没有异议。但是,近年来“硬笔”书法又颇受注。由于“硬笔”更便于掌握,且多有应用,自然“赢”得一些群众。于是,“硬笔”书法是否属于书法,便一直争论不休,也一直没有结论。自然,书法教育究竟“教育”的是“硬笔”, 还是“软笔”,语文教学的“写字”与书法教学的“写字”都是硬笔,区别在哪里,便也加入争论,且也没有结论。
其实,甲骨文作为先民用锐器刻画出来的“作品”, 应该算“硬笔”书法的源头。当然,那时的“作品”主要是为了记录,而并非欣赏。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,几千年以后竟成了独特的书法“品种”;也万万没有想到,百余年来很多大家还为之追求不懈。至于先秦的石鼓和诏版,谁也不敢说在下刀之前都用毛笔打过“底稿”。大概连北朝烽火战乱之下的墓志铭,也难说没有直接凿成的“急就章”。一句话,无论你怎样“界定”,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,还是要归入书法之中。道理很简单,它们是书法进程的里程碑。但是,后来毕竟人们已经习惯了以毛笔作书,而且学习甲骨、石鼓、诏版,也以毛笔为之。因为这样,更能凸显书法的艺术魅力。所以“硬笔”、“软笔”书法的概念界定,是否可以用广义、狭义之分为好,也未可知。
其实,书法教学的“写字”与语文教学的“写字”,目标各异、任务不同。前者多强调人文性,后者更突出工具性。但是,它们之间的关系绝非相互孤立,甚或相互对立,而是互相“借力”,乃至相互“发力”。语文 “写字” 始终使用硬笔。书法“写字”分为两个阶段:先用硬笔,后用毛笔。如果它们各自都把优势发挥到极致,开始的“重叠”和后续的“深化”,对于咱们在书法教学中,实现质量和效率的统一,只会更加有利。
第三个问题是课程。书法教育既然已经成为国家课程,肯定应该开齐、开好。“开齐”,说白了就是别以任何借口挤占它。书法虽然也是学科,显然非常弱势。甚至比起美术、音乐还要弱势。弱就弱在一天两天看不出效果,所以缺它一节两节也无所谓。关键在于咱们要是“无所谓”,孩子更会“无所谓”。因为考试科目摆在那里,课时“永远”不够。书法教育本来就是无声润物,不可能一练就会,一学就成。但是,如果一旦沦为师生双方都“无所谓”的课程,那它要体现的国家意志也就不复存在了。这可绝不是拿大“帽子”压人。
另外,如果留心一下,现代课程的概念“边界”早已放开,课堂教学、活动引导、环境熏陶都属课程范围。结合书法教育的任务,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解决“普及”,那么活动引导则侧重“提高”。至于环境熏陶又把二者融为一起,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。课堂教学自不必说,理应首先予以保证。活动引导其实也很重要,毕竟有些孩子还有潜能,甚至天赋。那些在书法方面本可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,咱们不能把他误在起跑线上。所以,书法的课外活动绝非可有可无。学校把书法兴趣社团,纳入课程之中,引导那些有潜能,有天赋的孩子,在“普及”的基础上逐步“提高”, 发展兴趣, 形成特长,同样是咱们书法教育的重要成就。如果学校再从环境熏陶方面下下功夫,就会形成比较完整的书法教育课程体系。如果学校还能恰当的用好书法教育的成果,比如把书法因素融入学校的各类“标示”,再比如用书法作品制作学校的交流“礼品”,其意义则会超越课程本身,进而凸显出来学校的办学特色。
第四个问题是师资。这个问题由来已久。过去书法在课表之内,专业师资就很短缺。何况“冷”了这十多年,原来“专业”的也都“转业”了。现在,虽然列入国家课程,规定必须配足师资,可谁都心里如同明镜儿一般:理想归理想,现实归现实。真正能够胜任的也没几位。按说,专业书法教师有三条标准:一能写好字、二能上好课、三能带好组。可有几个做得到“三能”?即便有爱好书法的老师,人家愿不愿教,也是“未知数”。书法再重要,也没有考试,也不管升学,老师的业绩找谁要?但是,课终究要开,而且还要开齐、开好。所以,首先要组织一支队伍,保证每周一节课落实到位。其次是帮助他们“专业”起来,进修也好,自修也罢,反正是要从观念到目标,从方法到技术,“修”上一番。谈到技术,如今在师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之下,利用信息技术实在是非常可取的策略之一。当下都“校校通”了,听说有的还“班班通”了,若能把书法教育的资源整合起来,直“通”课堂,让孩子可以直接看到用笔、着墨的每个“细部”,比起教师演示,肯定效果要好。若是孩子在家里再点击咱们的书法教育网站,由巩固复习到艺术欣赏,由提高兴趣到培养特长,都能得到满足。信息化给书法教育带来变化,同样是革命性的变化。
其实,书法师资说多就多,说少就少。因为语文教师是最大的书法师资人才库。写字、书法,自古至今就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。所谓语文,大概原意就是语言、文字。语文教师之于文字,肯定要写对、写好。好的标准“弹性”再大,起码也要能用毛笔写字。要求并不高,但很吃功夫。如果语文教师坚持每天20分钟的练习,有个一年半载就能慢慢“上路”儿。到那时,语文老师兼任每周一节书法课,完成 “普及”任务,应该不成问题。他们边教边学,教学相长,岂不很好。至于负责 “提高”的老师,除了在校内选拔以外,如果眼界开些,思路宽些,也应该有些办法。咱们不是强调学校要和社区互动吗?要是真的互动起来,社区志愿者辅导学校书法课外社团,还是很有希望的。
第五个问题是方法。这是一个对于任何学科都很重要的问题。其关键在于探求规律,掌握规律。书法也不例外。记得小时候不叫书法,叫作写字。认为书法是高深的学问。当然,现在称之为书法也不无道理,书法的基础原本就是“写字”,书法的成果自然还是“写字”。特别是,现在从硬笔到毛笔,更能体现教学规律。低年级先用硬笔便于把握字形,中高年级再用毛笔不断习得笔墨,久而久之便可以悟出书法的韵味。当然,进入毛笔习字以后,也要遵循规律。过去先“描红”、后“写仿”,曾经很有效果。据说,过去书法作为地方课程,就有每天一刻钟的练习,而且效果很好。现在何不把它转为“作业”,继承下来。这样,既无过重的课业负担,又丰富孩子的课外生活,应该切实可行。当然,保护兴趣也是规律之一。尤其是在“苹果”之类快要人手一机的时候,显得更为重要。看到台湾老师把书法小知识、小资料编成动漫,就很受启发。如果咱们在不断完善书法教育资源库的过程中,创新内容和形式,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欢乐。
其实,“提高”也有规律可循。“临帖”作为基础,已经形成共识。至于“创作”,还是得有临帖的基础。帖临多了,喜欢什么,擅长什么,自然显现出来,再搞创作才比较顺手。如果“跨越”临帖阶段,急着进入创作,肯定不靠谱儿。时下有一股风,实在不敢恭维。为了早出成果,快出成果,鼓捣孩子参赛,而且还抄近路。一些胡写乱画、七扭八歪的“作品”之所以入了展,得了奖。根子大概就在于此。似乎只要敢写,敢往大处写,敢往怪处写,就是“创新”之作,真的让人不懂了。不知为何,个别作为评委的书法家,还给予高度评价,更是让人不懂了。有人说,书法就是书写与法度的结合,所以书法再变也应该是美的,如果变丑了等于“整容”失败。这话不无调侃,但有道理。张旭再求狂颠,也很受看;傅山再宁古拙,也是顺眼。一旦不受看了,不顺眼了,就真的应该思考了。难怪有人指责这个现象,不是“创新”,而是“闯祸”。 如果你们自己这么“创新”倒也罢了,因为只限于学术之争。但是,如果诱导孩子这么“创新”,就属于“儿童不宜”了。字写“歪” 了,还是小事。从小就染上急功近利、投机取巧的毛病,心要“歪”了,着实令人后怕。这绝不是咱们 “提高”的目的。不久前,本市第二届教师书法展受到社会充分肯定。最重要的原因是,坚持了“书写经典,传承文明”的基本思想。这个思想作为是书法教学的基本思想,应该也很合适。
不是书法家,也非教育家,更谈不上书法教育家,只是对于书法教育的几点看法、想法而已,但愿没有负面影响。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
中小学书法教学网——专注于中小学语文书法素质教育培养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中小学书法教学网   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GMT+8, 2024-4-24 04:11 , Processed in 0.091885 second(s), 3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